【Swift 三方源码 1】SwiftShell 高效的命令行工具
不推荐使用 Swift 写脚本,和 Python 比起来,该生态链相对匮乏,开发耗时会增加很多。
但对于偏 Swift 的同学来说,这也的确是更可控和方便维护的方式之一。尤其对于公司内部工具,有问题可以更快的找到原因并处理,不至于手忙脚乱。
通过 Swift 进行脚本开发的环境和入门,可参考:Swift 脚本开发环境搭建
在开发脚本的时候,经常会使用到在终端环境中安装 / 预制的命令、管道、文件读取等。这些能力,SwiftShell 做了完备的封装,很方便使用。
这里对该库源码进行一些解读。同时,也会做前置知识点如文件、管道、描述符、子进程进行简单介绍。
前置
在进行源码分析之前,需要先对 Swift 中的 文件读取 和 进程 进行概要描述,这是 SwiftShell 重点依靠的系统能力。熟悉它们之后,可以更熟悉 SwiftShell 的 Api 到底接管和实现了哪些能力。
0x01 FileHandle
Swift 中 Filehandle 属于 FileManager 这一类文件操作 api 的一部分。FileManager 一般使用场景是创建文件 / 文件夹,毕竟容易理解。不过 Filehandle 中有些知识点,还是先熟悉一下比较有益。
stdin/stdout/stderr
这三者即标准输入流 / 输出流 / 错误输出流,经常会听到,使用也比较简单,但若没有使用过,还是有些雾里探花。
这三个标准流,一般不需要设置,操作系统或者运行时环境会在启动应用程序的时候,默认进行设置。
其中,stdin 默认是键盘输入,stdout 默认是屏幕,stderr 默认也是屏幕。所以,使用 print 进行打印的时候会在电脑屏幕上进行展示,也可以在终端里面输入一些字符以和程序进行互动响应。
对于命令行可执行文件,当然依旧遵从该法则。
但是对于手机或者电脑里面的应用程序,默认就会关闭 stdout 和 stderr 了,因为这个时候已经离开调试环境,print 输出是没有必要的,更需要的是日志,而这需要磁盘存储。
当然,也可以在应用程序启动后,手动更改 stdout 的指向,从屏幕改为文件,这样就可以将 print 的内容输出到指定文件夹,可以这样设置:freopen(file,"a+",stdout)
对于系统的设计,有一个规则即一切皆文件,比如内存、键盘、缓存、网络 Socket 等。即只要是有字节输入输出场景的,都可以通过高层级的文件进行抽象和描述。
stdin/stdout/stderr 也不例外,实际上它们就是三个文件,文件描述符分别是 0/1/2。
下面通过不同的编程层级进行描述,详见注释:
1 | 底层: unistd.h |
这里有个小小的剧透,在可执行文件中执行终端命令的时候,默认是有输出的(可执行文件在终端运行,输出默认显示在屏幕 / 终端)。
而这可能不是我们想要的,因为我们可能希望拿到命令执行的结果或者根本不在乎命令执行的过程。
这个时候,可以在启动终端命令子进行的时候,手动设置其输出属性。
前者,可以提供一个自定义的 FileHandle 对象 (内存数据抽象的文件或者真实磁盘文件都可以),这样终端命令的结果就会输出到自定义的对象中,而后从该对象取数据即可。
后者,可以提供 nullDevice,将不会有任何输出。
当然,这里还有一个小提醒,线上程序最好是使用日志记录代替 print。这种场景下,操作系统虽然没有为输出设置为 stdout,即不会有显示,但 print 的用户态代码还是会执行的,只是到了内核态会找不到 stdout,不做输出而已。这会有性能损耗。
这里对 stdout 和 stderr 做下区别,即 stdout 用作输出,stderr 用作错误输出,这是不同的。
苹果平台用了很多年的 NSLog (ASL 日志系统) 就没有准确认清这两者的概念,NSLog 是使用 stderr 做输出的,不会走到 stdout。
这是不对的。后面改用了 oslog,但为时已晚,NSLog 已经铺天盖地了。所幸在 Swift 里面停用了 NSLog 的桥接。
文件读取和文件指针
FileHandle 类是对文件进行面向对象的描述,操作文件应该通过该对象进行。当然各个高级语言均有对应的操作 api,这里通过 swift/OC 的 Filehandle 进行介绍。
文件有最基础的三个访问属性:可读 / 可写 / 可读写,在 FileHandle 里分别对应三个初始化函数。(除此之外,FileHandle 也可以通过文件描述符进行初始化,文件描述符是一个文件的访问替身,其本身定义的时候,也需要设置这三个属性)
在成功访问了文件之后,还有一个重要的属性,即 seek (文件指针),它表示当前正在操作文件的哪个位置。初始化 FileHandle 对象后,默认位置是 0,即文件开头。
seek 在文件处理过程中非常重要,很多 api 的访问会默认修改 seek 的值。对于追加文件内容的场景,可能追加在不同的位置,这里就需要自行控制 seek。
对于可读场景,可以通过 readDataToEndOfFile
api 直接读取整个文件的内容,过后 seek 会被修改为文件尾。
也可以通过 readData(length)
api 读取部分内容,过后 seek 会做 length 大小的 增偏移。
之所以可以循环调用 readData(length)
api 直至读取全部内容,是因为内部 seek 值一直在变化,这样 readData api 才知道从哪里开始读。readLine
也是同理。
看起来,可读场景下开发人员对 seek 并不感冒,因为 api 内部做了很多工作。但是可写场景就不一样了。
对于一个有内容的文件,如果要追加内容,必须注意是否及时调用了 seekToEndOfFile
api,提前将 seek 指向文件末尾。不然写的内容就可能错位了。
这里给一个该场景需要注意的例子,对于可读写的文件同时做读和写的操作,就需要时刻关注 seek 所处的位置,详见注释:
1 | // 这里通过文件描述符打开一个文件,设置可读可写属性 O_RDWR |
通过一个 FileHandle 对象对文件进行读 & 写操作,还是有一定风险的。毕竟上面的示例只是最基础场景的应用。
所以一般都不这么做,而是对同一个文件设置 read 和 write 两个 fileHandle 对象,这样就可以分别操作互不影响。
通过 tail -f
查看实时日志就是这种场景,即一个 handle 只负责追加内容到文本。另一个 handle 只负责读取。
这个时候,有一个便利的 api,即 availableData
。它可以读取 seek 至文件尾的内容,并自动将 seek 调整至文件尾。
这样只需要定时的访问 availableData
,就可以实时读取到另一个 fileHandle 写入的新增内容。
当然,如果需要监听者模式的响应,可以不使用定时,使用 FileHandle 的 readabilityHandler: (@Sendable (FileHandle) -> Void)?
api。
当文件被追加写入后,该回调就会被调用。这个时候在调用 availableData
拿数据,就非常顺理成章了。
Pipe 管道
对于通过两个 Filehandle 对一个文件分别进行读写的例子,就是 Pipe
管道。管道的定义很简单:
1 | open class Pipe : NSObject, @unchecked Sendable { |
提供了两个 FileHandle,这两个 FileHandle 返回的并不是同一个可读可写 handle,而分别是读 handle 和写 handle。
通过上面的介绍,应该对 Pipe (管道) 的作用更加清楚了吧。
就是 fileHandleForWriting 写入的内容,可以从 fileHandleForReading 读出,像一根管子的两端,实际上是文件的抽象,仅此而已。
0x02 Process (进程)
在 Shell 和进程 章节中,详细的介绍了进程和 Shell 的关系。
在可执行文件中调用终端命令,就需要创建子进程,并在子进程中运行命令,而后跨进程通信以拿到返回值。
基本原理详见 Shell 和进程
一文,这里仅对 Process 模块 api 进行介绍。
对于使用 OC 进行移动开发的同学来说,可能没有使用过 Process 模块,毕竟 iPhone 是不允许多进程的。甚至小组件等能力,也通过新的独立 app (扩展) 来实现,而不是在主应用中开放子进程接口。
简单来说,Process 是 Swift 进行多进程编程的实现,但是是阉割版。
实际上,Swift 依旧只提供了 GCD/Combine 这样的多线程能力,而没有开放多进程能力,即可以随意创建子进程并在子进程中执行任务。
Process 简单来说仅仅是为终端命令的执行提供了场所环境。其 api 也完全对应 终端命令 的参数格式。
接口比较简单,如下:
1 | executableURL(同废弃字段 launchPath):终端命令的完整路径,如`/bin/pwd`,`/bin/ls`。 |
这里重点说下 executableURL (launchPath),最好是提供命令的完整路径,如 /bin/pwd
。完整路径可以通过先执行 /usr/bin/which pwd
命令来拿到。
如果想简单使用,可以仅提供 pwd
也一样可以,默认会从系统的环境变量中查找。
但这有一定的风险,因为除了系统命令,还有用户自己安装的其他命令,被放置在各个位置。且 Swift 是跨平台的,部分系统用户还可能会自定义系统路径的位置,可能会出现找不到命令的情况。
还有一个办法是将 executableURL 设置为 /usr/bin/env
,然后将 pwd
写入 arguments 参数中。
这样的话,默认会读取 env
里面的 PATH 以获取 pwd
的完整路径。而 env
中 PATH 基本是全的。
源码分析
SwiftShell 源码已经停止更新较久了,部分 api 已经不符合当前 Swift (5.9.2) 的标准建议。
但 SwiftShell 本身是一套非常精妙小巧的框架设计,可以快速在项目中进行改写并使用。实际上,目前 Swift 5.9.2 版本使用,并不需要做调整,即可正常使用。
如需要进一步调优以适用于自己的项目,可在查阅原作者源码或下文分析后,自行修改。
源码分析注释已经同步更新于 Github 项目中,可直接阅读该项目:SwiftShell 源码解析
前置 中已经对 FileHandle、stdin/stdout、file seek、Pipe、Process 等做了介绍。了解了这些后,可以比较方便的阅读源码,注释中也对必要的环境进行了阐述。
还有一些 SwiftShell 中用到的知识点,这里也做一些说明,或许可以更利于理解项目:
终端 env 参数传递
打开终端解释器后,bash/zsh 等环境初始化成功后,当前进程会有一些已经配置好的环境变量。
这些环境变量有些是需要传递给通过 SwiftShell 执行的子进程命令的。
具体的操作流程并不复杂,但是对于环境变量是如何传递给子进程的,以及子进程对变量的操作是否会影响到父进程,可以查看 Shell 和进程 以获取更详细的说明。
Lazy 延迟计算
鉴于 FileHandle 为文本 IO 操作,SwiftShell 内部为防止耗时,已经尽可能的使用 lazy 延迟迭代器对 IO 数据进行解析。
Swift 中对 Sequence 序列进行 Lazy 操作,是通过在内部新建一个内部类迭代器完成的。
1 | // 自定义 `CycleIndex` 迭代器,同时实现 `Sequence` 协议,作为序列使用 lazy 操作及高阶操作 |
1 | 1. var i = CycleIndex().lazy |
第 1 步,通过 lazy 计算属性会根据 CycleIndex () 对象生成一份新的对象 LazySequence
i。
第 2 步,对 i 进行 map 访问,会继续生成一个 LazyMapSequence
对象 j 并将 map 闭包存储于对象 j 中,这就是 lazy map 不会立刻执行的原因。
在 j 内部有一个内部类 Iterator
n。该内部类实现了 IteratorProtocol
协议,即 n 是一个可迭代对象。
第 3 步通过 for…in 或 next 对 j 进行访问的时候,就会调用到 n 的 next () 方法,该 next () 会对 j 持有的 map 闭包进行执行。外部每调用一次 next (),map 闭包就会执行一次。
这是 lazy 能够对 序列 进行延迟访问的原因。
1 | // lazy 计算属性实现 |
类型檫除
对于范型协议,是不能直接用作返回值的,如:
1 | protocol Fly { |
以上定义了 Fly 协议,两个实现类中对于是否可以 Fly 的返回类型是不一样的。
1 | func theAnimal() -> Fly { |
函数返回 Fly 协议,Xcode 检查会不通过,编译报错。因为当前返回值具有多样性,Xcode 并不能知道具体的返回类型是什么。
比如:let m = theAnimal().canFly()
,此时 m 是 Bool 类型还是 String 类型,就无法判断。
私认为这是 Swift 对 protocol 实现范型 不友好 的地方,官方没有提供友好的解决方案,而问题又的确是需要解决。
公认的解决方案是:类型檫除。使用中间层代理的形式,以 Anyxxx (AnyIterator、AnySequence) 对原有的数据进行中间层封装。
Swift 内部也在大量使用该方案,可查阅 Swift 源码 ExistentialCollection.swift - AnyIterator
。源码可参考:Swift 官方源码 Lite
在 AnyIterator
中,定义了 _AnyIteratorBoxBase
、_IteratorBox
两个关键类,用于明确 Iterator 的 next () 返回值到底是什么类型。
这样可以在任意位置正常使用 AnyIterator
,因为通过范型参数的形式,Xcode 已经明确知道迭代值是什么。
理想的类型檫除,是 Xcode 明确知道类型是什么,可以使用静态调用,代码执行会更高效。
后期 Swift 的确推出了较友好的一个方案用于类型檫除,即 some。用于 Xcode 对返回类型进行智能推断,很多场景下均可以使用 some 做类型檫除。
除 some 外,还有 any 也可以用于类型檫除。使用 any 后,Xcode 就完全不管具体类型,而是交由运行时判断。这相对而言是有一定风险和性能损耗的。
鉴于 “又不是不能用” 原则,在降低代码复杂度、可维护等理由下,若 some 无法满足,还是推荐 any 的。
准确来说,如果项目中需要考虑到 any 的性能损耗,那一定是还有其他更需要解决的问题。
但对于开源的项目,还是建议使用公认的类型檫除
方案,即 Swift 官方也在大量使用的 中间层 代理方案。
虽然略显复杂,但却十分行之有效。
荣耀归于主,因祂配得我们一切的赞美和敬拜。